你有聽過「有毒職場」嗎?
⠀⠀⠀
意思就是在你的店裡發生
內鬥、恐嚇或是其它會損害生產力的事,
⠀⠀⠀
例如員工裡有「酸民」:
「我來的時候都沒像你問題這麼多欸。」
⠀⠀⠀
或是歧視:
「你女生力氣小就不要來弄了,做你的文書就好。」
「大男生的,流一點血而已擦什麼藥。」
⠀⠀⠀
還有像是故意隱瞞重要訊息、搞小圈圈……等等,
都是職場上的有毒行為,
這些有毒行為不斷發生、沒人制止,
就會形成有毒的職場環境。
⠀⠀⠀
有毒職場不僅會害你的好員工效率變差,
互相推卸責任、勾心鬥角影響店裡運作,
甚至因此出現客人負評、時間金錢成本都增加,
到最後誰是倒楣的會是誰?
沒錯,就是老闆自己。
⠀⠀⠀
開店不只需要生意頭腦,
打造友善有向心力的團隊,
也是能不能賺錢的關鍵能力之一。
⠀⠀⠀
那麼問題來了,
有毒職場有沒有前兆可以觀察?
夥伴出現問題,該怎麼關心溝通?
自己該怎麼預防店裡變有毒職場?
本篇我們教你如何排毒。
⠀⠀⠀
有毒職場怎麼來的?
有毒職場不一定是某個沒品的人導致,
同事之間摩擦難免,
但有些行為只要一再發生卻沒被制止,
就會演變成公司內默許的氛圍,
店裡就成為了有毒職場。
⠀⠀⠀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報告顯示,
有毒職場跟環境、壓力、倦怠和心理健康有關,
⠀⠀⠀
在1971年有場很知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
這個實驗找來24位男大生,
然後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囚犯、一組扮演獄警,
一開始大家都只是在演戲,
但獄警變得越來越專制、暴力,甚至羞辱囚犯,
囚犯開始出現焦慮、崩潰和情緒失控,
⠀⠀⠀
實驗原本要持續兩週,
結果因為情況失控到危害心理健康了,
在第六天就被迫終止。
⠀⠀⠀
實驗顯示社會角色和環境能影響一個人,
只要環境夠差,就有可能讓好人做壞事,
所以在一個有毒的職場環境,
原本的好員工也可能會出現有毒行為,
⠀⠀⠀
你可以想像得到,
一個有毒職場會多拖累一家店,
日常營運不說,流動率肯定很高,
每個新人來還沒學完就跑了,
⠀⠀⠀
那麼身為老闆該怎麼做才好?
⠀⠀⠀
有毒職場五大特質
老闆要做的不是把所有不滿因素都排除,
而是先辨別有毒行為,再想辦法解決。
⠀⠀⠀
《麻省理工史隆管理評論》
整理了有毒職場的五大特質:
1.非包容
對多元族群沒有公平對待,讓人感到不被接納,被排除在重要決策外。
⠀⠀⠀
2.不尊重
不考慮別人、沒有禮貌,這些是對職場文化影響最大的。
⠀⠀⠀
3.不道德
欺騙、誤導或是粉飾太平,和其他這類缺乏誠信的行為。
⠀⠀⠀
4.殘酷的
同事之間彼此勾心鬥角,競爭、不合作甚至互相陷害、妨礙工作。
⠀⠀⠀
5.虐待的
咆哮、羞辱和其它言語辱罵,傲慢、高高在上也是其中之一。
⠀⠀⠀
如果你發現有這些狀況,
就要思考這些行為從何而來,
這些有害行為最根本的原因有2個:
⠀⠀⠀
1.領導方式:
只要領導者容忍有毒行為發生,
那行為就會變本加厲,
所以自己要成為榜樣、設立量化指標,
像是降低離職率、提高滿意度,
另外要注意主管的培訓,
切勿讓他成為有毒職場的帶領者。
⠀⠀⠀
2.工作設計
壓力過高或職責不清都是很大的問題,
管理者有幾個方向可以解決,
像是減少瑣事,像是溝通管道太複雜,
又或是職責分配模糊地帶太多,
⠀⠀⠀
你可以詢問他們有哪些事情會妨礙到工作,
再協助他們做改善,
⠀⠀⠀
再來是給員工更多的自主權,
像是彈性工作、工時,
不要小看自主權了,
這個方法跟減少工作負荷一樣明顯有效。
⠀⠀⠀
勿因惡小而為之
有毒職場還有個麻煩的問題,
就是當事者不覺得他的行為有毒,
例如翻白眼、開玩笑和訕笑,
⠀⠀⠀
像是辛苦做了報告,
結果會議時主管沒說什麼
聽完就只是翻了翻白眼,
⠀⠀⠀
或是要原住民同事唱歌、問他是不是都喝小米酒,
這類貶低他人的玩笑,
不管有沒有意識到,都是一種歧視,
⠀⠀⠀
這些行為嚴重時會導致長期壓力、
創傷、頭痛、高血壓和睡眠障礙等各種問題。
⠀⠀⠀
身為領導者,當你發現員工相處時出現這些問題,
要先判斷適不適合當下溝通,還是私下再談?
⠀⠀⠀
在溝通的時候可以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那樣講,但可能會讓對方不舒服,我們都要盡量避免這種用詞……」。
⠀⠀⠀
要學會察覺、處理有毒職場很難一次到位,
但這絕對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美國在過去大離職潮期間就有研究顯示,
有毒工作環境對員工流失的影響力,
是薪水因素的10.4倍,
⠀⠀⠀
也就是說就算薪水比同業都高,
大部分的人也寧願以遠離有毒環境為優先,
所以打造一個禮貌、尊重的職場就是你的成功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