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妙計

餡料超多反而賣不好?你誤會客人真正想要的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鯛魚燒長怎樣才能大賣?

有的老闆覺得餡多服務好才是重點,

有的堅持外型一定要大顆又好看,

有的會說:「爭什麼? 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

⠀⠀⠀

對耶!我們把各家優點全部融合,

現做、餡多、大顆、服務態度又好,

這樣不就能當鯛魚燒界的霸主了?

⠀⠀⠀

這件事聽起來簡單暴力又美好,

實際上卻是困難重重,

而很多老闆也想不透一個問題:

「我的產品明明就比較好,為什麼大家都去買別間?」

⠀⠀⠀

其中最關鍵的點是:

老闆認為客戶想要的,和客戶真正想要的不一樣

⠀⠀⠀

那麼問題來了,

把各家優點融合客人就會買單嗎?

顧客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怎麼做才能知道顧客想要什麼?

本篇我們一次說明白。

⠀⠀⠀

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成為1%的創業存活者》一書中作者王繁捷提到,

有次他去百貨公司,看到兩家各有優缺點的鯛魚燒店,

就把這件事分享到他的創業行銷社團,

從留言反應出一件事:

老闆認為客戶想要的,和客戶真正想要的不一樣。」。

⠀⠀⠀

以下是鯛魚燒A跟B比較:

鯛魚燒A

售價:50元

大小:稍小

餡料:餡多皮薄

製作:事先做好再加熱

外觀:不佳(餡料太滿)

服務:好(老闆自己顧)

⠀⠀⠀

鯛魚燒B

售價:40元

大小:稍大

餡料:皮餡1:1

製作:現做

外觀:佳

服務:差(店員擺臭臉)

⠀⠀⠀

如果是你會買哪一家?為什麼呢?

⠀⠀⠀

王繁捷從留言反應發現大部分人在意順序是:

1.現場製作

2.員工態度和外觀

3.餡料多寡(最少人提到)

⠀⠀⠀

鯛魚燒A認為客人喜歡餡多,

但客人卻覺得餡太多太甜膩,

而鯛魚燒B主打的是現場製作,剛出爐熱騰騰,

這就是老闆跟客人的想法差異。

⠀⠀⠀

那這樣的話,兩家優點結合一下不就無敵了嗎?

先說結論:食神真的沒那麼好當。

⠀⠀⠀

摻在一起做不成撒尿牛丸

如果各家優點你全都要,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是現做,要人力和時間成本,

要滿餡、大尺寸要成本,

員工態度跟待遇有關,也是成本,

全部加總之後,一個鯛魚燒定價至少超過百元,

而且這都還沒算你需要的行銷策略。

⠀⠀⠀

所以從現實層面來看,

什麼都要做到的難度太高了,

我們只能挑幾個優勢來當賣點

其他的只能果斷捨棄

⠀⠀⠀

王繁捷以他的貝克街蛋糕舉例,

他捨棄的是華麗的裝飾(包含裝飾時間成本),

把火力集中在好的原料、優秀的員工,

薪資比同行高,但工作效率天差地別,

結果也證實了外表樸素但品質好的蛋糕很受歡迎。

⠀⠀⠀

如果王繁捷想當個大人「全都要」會怎麼樣?

那一個蛋糕可能會賣到三、四千元,

所以當我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要做的是挑選1~2種優勢,這才是成敗關鍵。

⠀⠀⠀

不過話說回來,要怎麼樣才能知道顧客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用問卷找優勢

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問或是請客人填問卷,

但問題在於要怎麼樣才能問出客人真正想要的?

⠀⠀⠀

首先是「不要只用選擇題」問,

尤其是開放複選的,

你會發現每個票數都很接近,

大家這也勾那也勾,幾乎沒有參考價值。

⠀⠀⠀

例如我們做鯛魚燒問卷。

⠀⠀⠀

Q:你會買哪一間鯛魚燒?

1.餡料多的

2.現做的

3.服務態度好的

4.價格低的

⠀⠀⠀

如果讓客人複選,那當然是全都要囉,

另一個問題是,每個人對價格標準不一樣

沒有實際價格當基準,答案還會準嗎?

⠀⠀⠀

再來說到單選的情況,你可能會遇到兩個狀況:

1.假設大家勾的是現做,但心裡還有另一個前提叫做「態度差的話,就算現做也不會再去。」,你只知道現做最重要,所以會以為第二順位就是價格,因此錯估顧客偏好。

⠀⠀⠀

2.如果重視「現做」的人同時注重「服務」,而不重視「現做」的人當中有少數在乎價格,你會發現問卷第一多是現做,第二多是價格,但實際情況來說,「服務」應該要排在「價格」前面,但因為單選題的關係,重視「服務」的人優先把票投給「現做」了。

⠀⠀⠀

這兩個狀況還只是比較淺的問題,

實際上還有更多你聽不到的顧客OS,

那既然選擇題不好,那問卷要怎麼做?

王繁捷建議用的是「開放式提問」。

⠀⠀⠀

開放式提問

你可以直接問為什麼,但不要單純只給選擇題

開放式提問的問卷雖然比較麻煩,

但也就麻煩幾小時、幾天而已,

相對你會得到方向正確、細節又多的成果,絕對值得。

⠀⠀⠀

話要說回到王繁捷一開始在社團的發問,

他在留言串發現很多人給了詳細回答,

像是餡多感覺很甜膩,不覺得CP值高,

還有店員臭臉的話就只會去一次,

以及40元鯛魚燒對很多人來說算便宜,

更重要的是瞭解那麼多人在意現做的原因。

⠀⠀⠀

千萬不要先入為主,覺得肯定就是那一個原因

「客人喜歡什麼」聽起來很簡單,

但當局者迷,我們身在局中會有很多盲點。

⠀⠀⠀

王繁捷曾經發問卷,六天內收到2000多人回覆,

每一條他都仔細看過並記錄,

記得不要大概看看或憑感覺下結論,

這是你能真正瞭解「客戶想要的是什麼」,

而非「我以為他們想要什麼」的分水嶺。

⠀⠀⠀

王繁捷在設計問卷時有個技巧,

就是用少少的選擇題搭配一個開放式問題

這樣比較容易得到有用資訊,

但要注意問題不能太多,否則就會有人亂寫。

⠀⠀⠀

最後要提醒你,

對市面上還沒有的產品做問卷,效果很有限,

因為人們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十幾年前美國做過一個調查,

有人要做一款能拍照、上網、聊天的手機,

但這台手機要價一千多美金,猜猜問卷結果如何?

⠀⠀⠀

答案是九成以上的人都說NO,

如今我們再看看現在的手機市場呢?

⠀⠀⠀

記得,想要抓到顧客真正的想法,

就用開放式提問的問卷,

只要有回饋,每一張都要認真看並紀錄,

這會是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