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哪個能力值更重要?做事績效高VS帶人向心力

你覺得理想的領導者應該要是怎樣的人? 是萬般皆下品,唯有績效高? 或是團隊氛圍和樂最重要? 而實際上又如何呢? 只注重績效數字就能帶領團隊成功嗎? 氛圍和不和樂很重要嗎? 本篇要說的PM理論將會給你一個答案。 什麼是PM理論? 那麼到底是會做事重要,還是懂帶人重要? 日本心理學家提出「PM理論」, 其中一位心理學家「三隅二不二」以團隊機能為出發點, 分析領導者的作用在於: 完成團隊目標(performance,簡稱P) 維持團體關係(maintenance,簡稱M) 簡單來說, P能力較高的主管注重績效, 但對下屬較嚴苛,甚至變成對方的心理壓力來源。 而M能力較高的主管,善於凝聚團隊向心力, 透過關心、溝通營造和諧氛圍,幫助團隊合作。 這個PM理論依照領導者的長處分為四類: 分別是PM、Pm、pM和pm 字母大寫代表該能力較強, 小寫代表該能力較弱。 PM型: 與員工相處融洽,在團隊執行面也有號召力。 Pm型: 底下員工壓力大,有績效但人緣差,向心力低。 pM型: 與員工稱兄道弟、打成一片,但團隊因此變鬆散。 pm型: 沒有成績也沒有向心力,最爛的那種。 看起來如果有得選大家都會想當PM, 但大多數的主管都是Pm或pM, 那這時候到底孰優孰劣呢? 根據現實狀況和組織型態考量, 答案是「懂帶人」比「會做事」重要, 三隅在各行各業的領導階級中研究許久, 他發現比起短期內創造績效的Pm, 時間拉長後,pM型的領導者帶領的團隊績效較高, 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帶人帶心還是比較重要一點。 在《心理學,最巧妙的商戰武器》一書中也指出, 把職場綜合能力和各種狀況考慮進去, 對組織來說,M能力的和諧要比P能力的執行更重要, 三隅在各行各業的領導階級中研究許久, 他發現比起短期內創造績效的Pm, 時間拉長後,pM型的領導者帶領的團隊績效較高, 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帶人帶心還是比較重要一點。 在《心理學,最巧妙的商戰武器》一書中也指出, 把職場綜合能力和各種狀況考慮進去, 對組織來說,M能力的和諧要比P能力的執行更重要, 最後要提到美國的領導力大師Paul Hersey, 他認為無論你的領導風格是哪種, 領導的效能最終都取決於員工夥伴的接納程度, 也就是說不要只想用同一種風格去套入就好, 要隨著環境和員工的程度作改變, 從員工的角度出發,再採用適合的方法。 放對位置才是人才 在職場上常常出現一個情況, 老闆會將績效最高的業務升至管理職, 問題來了,他會賣產品,但不懂怎麼領導團隊, 這時大概會有兩種結果, 一個是他自己做到懷疑人生, 一個是團隊分崩離析, 所以當老闆在選賢與能時, 個人能力並非最優先的考量, 管理、帶人能力不僅重要,且更難能可貴。

Continue reading

遇到同事是酸民、不配合怎麼辦?

你曾遇過同事講話不好好講,三五句就要酸一下才爽的人嗎?工作更是難以請託、合作,即便你已經當上主管、老闆,底下夥伴也常因此無法融洽合作,讓你頭很痛嗎?一個職場好不好、待不待得下去,人際關係佔了最關鍵的一環,而同儕的壓力就是造成職場情緒耗竭的主因之一,放著不管甚至會惡化成一種文化

Continue reading

天兵一錯再錯頭很痛?本帖良藥小心苦口

如果有人三番兩次犯一樣的錯,你會怎麼辦?是嚴厲斥責?動之以情?還是乾脆請他包一包?每每遇到天兵都不禁懷疑自己,到底是你不會說「人話」,還是對方聽不懂「人話」?心裡也難免抱怨:「怎麼會有人這麼天兵啊?」「這人根本在搞我吧?」要解決的是問題還是人?萬一下個人又發生同樣的事怎麼辦?

Continue reading

沉默真的是金?小心「不說話的悲劇」

你是不是常常有這種念頭:「原本想說點什麼,但想想還是算了。」或是當你想跟夥伴討論些什麼時卻沒人吱聲,你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開到靜音模式了,我們常常被教導「沉默是金」,也確實有許多人對「多說多錯」這詞深有體會,那麼問題來了,當你的員工夥伴們面對問題時都沉默以對,會發生什麼事?

Continue reading

員工好幾個,出力你一個?五大基本功打造團隊合作

員工總是待久就變了?問題可能就在你身上在2010年,某個地方有10多個人陸續跳樓,這個地方叫做──富士康。BBC曾揭露:在富士康,大多數員工的生活就兩件事:勞動和睡覺,午餐從排隊到吃完,只有半小時能用。像這樣長期重複一樣的勞動,很容易累積疲勞感和隔離感

Continue reading

員工總是待久就變了?問題可能就在你身上

員工總是待久就變了?問題可能就在你身上在2010年,某個地方有10多個人陸續跳樓,這個地方叫做──富士康。BBC曾揭露:在富士康,大多數員工的生活就兩件事:勞動和睡覺,午餐從排隊到吃完,只有半小時能用。像這樣長期重複一樣的勞動,很容易累積疲勞感和隔離感

Continue reading

想提高員工績效?從這兩點做起才能治本「霍桑效應」

為了達到績效,有許多老闆絞盡腦汁甚至有些老闆無所不用其極,威逼利誘樣樣來,甚至拿薪水當條件,像是達不到績效就扣薪、扣假……等手段,這些方法不僅是壓榨員工,最終也達不到他們要的目的,績效一樣不滿意,優秀人才被逼走,人員永遠在流動。你也為了店的績效在煩惱嗎?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