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老闆的你底下年輕員工多嗎?
你會覺得不知道如何跟他們相處嗎?
或是常常搞不懂Z世代在想什麼?
像是比起講電話,較喜歡傳訊息,
或是常用表情符號、縮寫,
他們比較重視生活多一點,
同時感情流露也比較多。
每個世代會因應著不同文化科技,
產生各自不同的特色、價值觀,
但不管是哪一個世代都會有神隊友、豬隊友,
重點在於我們如何找到好的溝通相處方式,
讓璞玉也能在你底下發光發熱。
那麼問題來了,
Z世代的年輕人有什麼不一樣?
他們比較在意的是什麼?
工作溝通上該用什麼方法最順?
本篇我們帶你一起瞭解Z世代的腦內世界。
Z世代到來
「嗨!老闆,讓我們他X的一起作戰吧!」
(Hey boss,let’s f**king go.)
如果你錄取一位員工,而他回傳了這個訊息,
你會怎麼想呢?
當時電子商務平台Soona的執行長就嚇了一跳,
就像開頭提到的,
比起電話溝通,Z世代比較喜歡傳訊息,
在工作訊息上,也比較常用表情符號和縮寫,
有時會比較親切,可以快速拉近距離,
但如果沒拿捏好就會有反效果。
BBC曾報導倫敦一家基金公司開除Z世代員工,
原因是說話太隨便,專業形象不足,
專家認為Z世代希望工作跟個人身份一致,
職場跟個人不要太脫鉤,簡單說就是「做自己」。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想法不負責、不專業,
但其實這只是每個世代的特性,
不代表這樣就做不好工作,
你需要的是因材施教,
而其中有兩個比較關鍵的思維。
丟掉權威
客群以Z世代為主的行銷顧問公司NinetyEight,
其執行長認為,既然員工跟客戶都是年輕人居多,
不妨就用他們的說話方式和習慣,
你一打開他們的電子報就會發現
上面有很多表情符號,內文也很口語化,
成功拉近了距離,成效結果也相當不錯。
專家也建議領導層不要再用權威管理年輕人,
與其嚴厲規定用字遣詞,
不如抱持開放的心態讓他們表達,
只要拿捏好尺度,
例如跟客戶簡報的正式場合要嚴謹,
內部團隊開會可以輕鬆表達。
根據《富比士》的調查,
Z世代與過去相比,在溝通習慣上最大的不同
在於他們比較重視透明、誠實和立即回饋,
如果公司或工作有出現問題,
他們希望上司能直接告訴他們,
這件事會大大影響他們對公司的信任和認同度。
專家建議可以定期開個小會討論給建議,
也讓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
讓他們能感受到自己有被重視。
還有個很明顯的Z世代特色,
就是他們很重視「邊界感」,
也就是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
社群上就常常看到有人抱怨,
公司七晚八晚還在交代工作,
不馬上回覆隔天還會被叫去問話,
所以還是要盡量避免非緊急的工作聯絡,
還有別把會議時間安排在快下班的時候。
欣賞和認可
那要怎麼帶領Z世代提高工作效率呢?
這就跟員工有沒有被認可有很大關係了。
員工培訓公司TalentLMS在2024年發布調查,
有28%員工表示很少或根本沒有收到主管對自己的肯定,
有33%員工表示偶爾有收到認可。
那如果是資深員工呢?
54歲以上的員工裡,有70%有感到自己被認可,
反觀24歲以下的員工就只有49%。
人力資源公司Workhuman表示,
因為Z世代成長在社群媒體蓬勃的時代,
習慣了發文後有即時回饋的模式,
所以在工作上會希望主管團隊看見他的投入,
還有給予他更多回饋。
《人力資源雜誌》建議 #不要只在績效考核上表揚員工,
也要有日常的回饋制度,
像是加拿大有間法律軟體公司Clio,
他們設立了鼓勵點數制度,
所有員工都會拿到鼓勵點數,
用來發放給曾幫助自己的同事,
員工可以用這些點數換禮品卡。
獎勵機制效果相當不錯,
Workhuman的研究顯示,
如果公司受讚美的員工增加一倍,
那生產力也會提高9%。
但要注意,不要只嘉獎有成果的人,
沒有人能在每一項工作都100%完美,
有時也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領導力專家Mike Robbins就建議,
不論結果是否出色,
主管都要表達對他們的欣賞和認可,
藉此提升員工的敬業度。
值得一提的是,欣賞和認可是不同的面相。
認可:針對業績和工作表現的肯定,有時會搭配獎金、加薪和升職。
欣賞:肯定內在價值和態度,傾聽需求、關心工作心情、瞭解他們遇到什麼困難。
認可的門檻會比較高,使用上也不能太單一,
這兩種要互相搭配,才能讓效益最大化。
但當老闆要忙的事都這麼多了,
要怎麼騰出時間思考上面這麼多事?
⠀⠀⠀
所以你還需要
能幫你省時間、省成本的得力助手,
⠀⠀⠀
誠芯深耕在地超過 #20年,
服務超過 #3000種品牌,
台北、台中、新竹、高雄、台南、屏東
全台北中南都有服務據點,
⠀⠀⠀
我們沒有海量預算廣告曝光,
靠的都是老客戶口碑推薦,
⠀⠀⠀
為什麼要選擇誠芯POS的三個重點:
1.系統簡單到位,阿公阿嬤也能立刻上手
2.線上改菜單、現場跑維修,給你最完善的售後服務
3.有任何疑慮?我們提供現場試機讓你眼見為憑再決定
⠀⠀⠀
別讓繁瑣雜事把你的時間都給吃了,
誠芯POS幫你節省30%時間和人力成本。
⠀⠀⠀
如果你覺得我們寫的文對你有幫助,
記得粉專按讚追蹤,
別錯過任何一篇能幫上你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