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妙計

人性的「害怕失去」就是你的銷售武器

人性的「害怕失去」就是你的銷售武器你知道當人賺進1000元跟損失1000元時,其快樂跟痛苦的

程度可是不一樣的,這個心理學被應用在銷售上,曾經有個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場賭局是擲硬幣,

如果擲出正面就贏得3000元,擲出反面就會賠3000元,如果是你,你願意賭看看嗎?

實驗的結果是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

後來實驗加碼,擲出正面就能贏得4500元,反面則維持賠3000元,這次大多數人依然不願意賭,

直到擲出正面的獎金提升到7500元,才有比較多的人願意賭一把。

#損失趨避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在1980就提出了「損失趨避」這個概念,

意思是人在衡量相同的利益和損失時,人們會比較在乎失去的痛苦,直到獲得的是失去的2.5倍時,

這兩者的感覺才會趨於平衡。就像前面提到的實驗,獎金要提高至賠償的2.5倍左右,才有人願意

進場一搏,這跟傳統經濟學認為的「決策者只要衡量平均獲利大於損失,就會選擇投資。」

這件事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當人們在做決定時,並不會單純只考量經濟因素,還有心理動機等理由。

#日常的損失趨避

小編自己就曾親身體會,刮中1000元的刮刮樂會爽半天,但被開1000元的罰單卻鬱悶了三天,

另外當房市下滑時,屋主賣房的出價常比同一地區的行情價還要高,而且就算房子因此賣不出去,

屋主也不願意降價。其實屋主降價也不會虧錢,畢竟他想買的新房子,也會因為不景氣而下跌

在股市中,也有許多人眼看著股票下跌,因為損失的痛苦太大而不願意認賠殺出,

期待回漲的結果就是損失更為巨大。

#如何運用在銷售上

想要影響客人的購買決策,先別從「可能的獲利」去想,要從「如何避免損失」去切入比較好,

簡單來說,比起「預購就享有XX優惠」的訊息,強調「上市後就沒有XX優惠」更能引起購買慾望。

畢竟比起獲得,人類更害怕失去。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