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到底是會做事重要,還是懂帶人重要?
日本心理學家提出「PM理論」,
其中一位心理學家「三隅二不二」以團隊機能為出發點,
分析領導者的作用在於:
- 完成團隊目標(performance,簡稱P)
- 維持團體關係(maintenance,簡稱M)
簡單來說,
P能力較高的主管注重績效,
但對下屬較嚴苛,甚至變成對方的心理壓力來源。
而M能力較高的主管,善於凝聚團隊向心力,
透過關心、溝通營造和諧氛圍,幫助團隊合作。
這個PM理論依照領導者的長處分為四類:
分別是PM、Pm、pM和pm
字母大寫代表該能力較強,
小寫代表該能力較弱。
PM型:
與員工相處融洽,在團隊執行面也有號召力。
Pm型:
底下員工壓力大,有績效但人緣差,向心力低。
pM型:
與員工稱兄道弟、打成一片,但團隊因此變鬆散。
pm型:
沒有成績也沒有向心力,最爛的那種。
看起來如果有得選大家都會想當PM,
但大多數的主管都是Pm或pM,
那這時候到底孰優孰劣呢?
根據現實狀況和組織型態考量,
答案是「懂帶人」比「會做事」重要,
三隅在各行各業的領導階級中研究許久,
他發現比起短期內創造績效的Pm,
時間拉長後,pM型的領導者帶領的團隊績效較高,
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帶人帶心還是比較重要一點。
在《心理學,最巧妙的商戰武器》一書中也指出,
把職場綜合能力和各種狀況考慮進去,
對組織來說,M能力的和諧要比P能力的執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