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人帶心術

領導者哪個能力值更重要?做事績效高VS帶人向心力

你覺得理想的領導者應該要是怎樣的人?

是萬般皆下品,唯有績效高?

或是團隊氛圍和樂最重要?

而實際上又如何呢?

只注重績效數字就能帶領團隊成功嗎?

氛圍和不和樂很重要嗎?

本篇要說的PM理論將會給你一個答案。

什麼是PM理論?

那麼到底是會做事重要,還是懂帶人重要?

日本心理學家提出「PM理論」,

其中一位心理學家「三隅二不二」以團隊機能為出發點,

分析領導者的作用在於:

  1. 完成團隊目標(performance,簡稱P)
  2. 維持團體關係(maintenance,簡稱M)

簡單來說,

P能力較高的主管注重績效,

但對下屬較嚴苛,甚至變成對方的心理壓力來源。

而M能力較高的主管,善於凝聚團隊向心力,

透過關心、溝通營造和諧氛圍,幫助團隊合作。

 

這個PM理論依照領導者的長處分為四類:

分別是PM、Pm、pM和pm

字母大寫代表該能力較強,

小寫代表該能力較弱。

PM型:

與員工相處融洽,在團隊執行面也有號召力。

Pm型:

底下員工壓力大,有績效但人緣差,向心力低。

pM型:

與員工稱兄道弟、打成一片,但團隊因此變鬆散。

pm型:

沒有成績也沒有向心力,最爛的那種。

看起來如果有得選大家都會想當PM,

但大多數的主管都是Pm或pM,

那這時候到底孰優孰劣呢?

 

根據現實狀況和組織型態考量,

答案是「懂帶人」比「會做事」重要,

 

三隅在各行各業的領導階級中研究許久,

他發現比起短期內創造績效的Pm,

時間拉長後,pM型的領導者帶領的團隊績效較高,

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帶人帶心還是比較重要一點。

 

在《心理學,最巧妙的商戰武器》一書中也指出,

把職場綜合能力和各種狀況考慮進去,

對組織來說,M能力的和諧要比P能力的執行更重要,

三隅在各行各業的領導階級中研究許久,

他發現比起短期內創造績效的Pm,

時間拉長後,pM型的領導者帶領的團隊績效較高,

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帶人帶心還是比較重要一點。

 

在《心理學,最巧妙的商戰武器》一書中也指出,

把職場綜合能力和各種狀況考慮進去,

對組織來說,M能力的和諧要比P能力的執行更重要,

 

最後要提到美國的領導力大師Paul Hersey,

他認為無論你的領導風格是哪種,

領導的效能最終都取決於員工夥伴的接納程度,

 

也就是說不要只想用同一種風格去套入就好,

要隨著環境和員工的程度作改變,

從員工的角度出發,再採用適合的方法。

放對位置才是人才

在職場上常常出現一個情況,

老闆會將績效最高的業務升至管理職,

問題來了,他會賣產品,但不懂怎麼領導團隊,

這時大概會有兩種結果,

一個是他自己做到懷疑人生,

一個是團隊分崩離析,

所以當老闆在選賢與能時,

個人能力並非最優先的考量,

管理、帶人能力不僅重要,且更難能可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