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訣竅

事情老是一拖再拖?小心「拖延症」纏身

事情老是一拖再拖?小心「拖延症」纏身拖延不是病,但拖起來要人命

有一天小明收到上級交辦的任務,並要他在下班前完成,但小明並沒有優先完成它,而是滑手機、

收發信件、聊天、喝咖啡、整理桌子

或是處理一些不怎麼急的事,結果到了下班前一個小時,小明才開始急著處理任務,因為時間

有限,只能求有無法求好,

最後只能在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把東西趕出來,完成之後小明發自內心想著,下次絕對不要

拖到最後了。

想當然,下次小明依然會重蹈覆轍。

拖延症最可怕的地方是,如果你沒有治好它,你會很容易會庸庸碌碌的活著,甚至更糟。

到底拖延症是怎麼回事?能治好嗎?

如果你也有拖延的困擾,甚至嚴重到讓你想罵「歸剛欸!」那本篇會是你的一帖良藥。

#什麼是拖延症

在《拖延心理學》一書中,作者博克提到,會有拖延症狀的人往往是「完美主義者」。

沒錯,就是那種拖拖拉拉到最後,最後倉促勉強趕出屎一樣的成果,這個行為的背後其實是

太過追求完美。

因為他們害怕,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就算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不夠好。

所以才用「拖延」來對付這種恐懼

#為什麼要拖延

因為他們認為表現跟成果會反映自己的能力,而能力高低就會決定自己的價值。

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今天表現差了,就會認為自己不如他人,表現好了,才會認同自己。

「如果盡了全力,結果卻差強人意,我想我無法承受那樣的打擊。」

這句話曾出自有拖延症的人,也是很多人的心聲。

所以拖延的人往往有藉口能用,還能得意自滿,「這次是時間不夠,不然我還能做得更好。」

「我都沒盡全力就被稱讚,那我盡了全力還得了?」

同時,博克也發現一件事,就是「拖延的人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完美主義」但他們時常要

自己完成不切實際的事,一旦沒法達成,就會失望透頂。

#拖延症怎麼治

想治好拖延症,就要用「成長心態」面對,改變面對失敗的態度。

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在《心態致勝》一書中提及,

人在面對失敗時,會有兩種心態:

  1. 固定心態
  2. 成長心態

#固定心態

抱持固定心態的人認為,智力跟才能都是與生俱來的,而且固定不會改變,他們相信

價值=能力=表現,只要失敗,就代表你在這個領域沒有天分。

#成長心態

有成長心態的人則認為,天賦只是起點成功要靠後天努力獲得,他們想信能力可以

改變和開發,重要的是,自己能從經驗中學到什麼、成長多少。

只要你面對失敗時,是用成長心態面對,就不會再把表現成果當成是評斷自己的唯一標準。

另外,加拿大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的「自我效能」,提供你另一種方法治好拖延症,

透過「相信自己辦得到」的念頭去克服拖延。

#自我效能

以下有簡單四個步驟來達到效果

  1. 過去的成功經驗

回想過去採取行動、達成目標的成就感。

  1. 替代經驗

藉由觀察他人的成功經驗,相信自己也辦得到。

  1. 口頭說服

旁人的鼓勵和支持,也能提升目標的達成率。

  1. 情緒反應

一旦你實際行動、克服困難,自我效能就會再增強。

以上就是本次的拖延症心理學,如果你或是夥伴有拖延的問題,不妨建議他看一下本篇文章,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有關拖延症的事,推薦你看本篇提到的《拖延症心理學》和《致勝心態》

這兩本書,都將會大有幫助。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