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人帶心術

沉默真的是金?小心「不說話的悲劇」

沉默真的是金?小心「不說話的悲劇」

你是不是常常有這種念頭:「原本想說點什麼,但想想還是算了。」

或是當你想跟夥伴討論些什麼時卻沒人吱聲,你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開到靜音

模式了,我們常常被教導「沉默是金」,也確實有許多人對「多說多錯」這詞深

有體會,那麼問題來了,當你的員工夥伴們面對問題時都沉默以對,

會發生什麼事?你的店又會變得如何?

少說的文化

很多出社會多年的老屁股都知道一件事,如果不想自找麻煩的話,最好少說點。

原因很簡單,假如你多說,很可能就會有某些變化,導致你變成主管的眼中的

出頭鳥、同事話中的討厭鬼,所以乾脆不講好了,至少自己不會惹麻煩,

當個無名小卒總比當眼中釘好,其實早在2003年,《管理研究雜誌》中就刊載過

一篇論文,內容研究指出,有85%的受訪者都表示:

在工作上至少遇過一次「無法說出心中擔憂」的狀況。

沉默殺了人

1977年的3月27日,那天是個星期天,在西班牙的洛司羅迪歐機場,發生了兩架

波音747相撞的憾事,那天傍晚,機場瀰漫著大霧,塔台和跑道上的班機都看不見

彼此,當時荷蘭皇家航空(荷航)最資深的機師,也是安全負責人的「范贊頓」,

由於當時班機延誤,范贊頓急著起飛,但他還沒取得空中交通管制(ATC)的許可,

而副機長梅爾斯礙於機長范贊頓的位高權重,並沒有出言制止。

另一邊,塔台指示泛美航空要清空跑道,還沒等到泛美航空回報,荷航的飛航

程師施羅德擔憂詢問:「還沒淨空嗎?那架泛美航空?」

范贊頓這時卻是加重語氣回:「哦,是的!」     然後讓荷航繼續滑行,面對這樣

的自信,施羅德也沒能再確認或提問。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荷航撞上泛美航空,總共造成583人死亡,且在荷航當中

無人倖免。

雖然不能把責任都歸咎於沉默,但梅爾斯和施羅德的閉口不言,把機上所有人的

一線生機給熄滅了。

逐漸沉默的原因

看完上面這件事故,你會發現有一點很可怕,即使風險這麼高、離死亡這麼近,

他們還是選擇了沉默,在《心理安全感的力量》一書中提到,大家說話的時候會

無意識的去權衡話語,而「沉默」是比較能預期的,至少可以維持現狀。

但講真話、發表意見的後果難預料,或許有同意、稱讚,也可能受質疑、討厭,

加上人們通常會低估未來獲得的報酬,也就是說會偏悲觀一點,導致即使效益

(阻止空難)高於風險(被機長責罵),人們也傾向於先度過眼前的風險再說,而非

選擇對未來有幫助的。

真心話大風險

當你講真話時所要承擔的風險,就叫做「人際關係風險」,在《越吵越有競爭力》

一書中提到一件事,「出於好意的行為仍可能受責罰」的風險有四種:

很多人不想顯得自己「無知」,因而受到嘲笑或責備,結果該釐清的事情沒問。

怕別人覺得自己無能,想要掩飾錯誤。

不想找麻煩,寧願視而不見也不想當討厭鬼。

不想當出頭鳥、唱反調,所以壓抑自己附和別人。

如何打破沉默

有很多老闆、主管喜歡跟下屬說:「不要怕,有什麼想法儘管說。」

這一聽就會心想:好我知道了!絕對不能說。

因為這樣是把主動開口的責任丟給對方,首先,如果團隊瀰漫著多說多錯的氛圍

主要可以從三種觀點去切入:

行為因素

同事對其他人的工作冷淡、嘲諷別人意見。

文化因素

像是經常懲罰、責罵失敗。

結構因素

上位者不聽建言,想做什麼命令下去沒得商量。

最後筆者提供你一個做法,這適用在各種人際關係上,就是當夥伴提出意見時,

不要起手式就是否定他,而是要先肯定,

例如說:

「我覺得你的顧慮是對的,但是……」

「你的想法很不錯,但這次的情況要考慮……」

像這樣先給予正面回應,再說出具體的問題點,這樣不僅能鼓勵、肯定對方發言,

也讓夥伴們知道你不會責怪或不屑,前面提到的那場「特內里費空難」,

事發後,航空業調整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他們鼓勵飛行員提出建議,

「勇於發言」納入制度,甚至轉化為企業文化,不再是沉默的一言堂。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