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真的對嗎?別相信第一時間想到的<下篇>
看完上篇的原因和理論了,那麼「可得性捷思」要怎麼應用呢?
【考核不能只看近期表現】
假如今天有一位男性叫小明,他有以下特色:
30歲,單身,資工系畢業,關切同志相關議題,學生時期曾參與同志遊行。
看了這段介紹,你認為小明成為「工程師」的機率高,還是成為「積極參與同志活動的工程師」高?
多數會認為後者大於前者,但所有參與同志活動的工程師都是工程師,這時我們又落入了捷思謬誤。
但當你越了解可得性捷思,你就越能利用它。
例如主管在考核時,若沒有一一列出半年來、一年來的表現時,就會掉入可得性捷思的陷阱,
只考慮近期表現。
所以考核時,成果要詳細列舉,以平均值來評估績效較為準確。
【行銷方面】
如果提到止痛藥,很多人會想到普拿疼。如果提到外套,很多人會想到one boy。如果提到麥片,
很多人會想到桂格。
這就是電視廣告頻繁出現造成的結果,有些廣告會用深刻的劇情、衝擊,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上,
當消費者有需求時,就會先想起那些廣告。
【管理方面】
假如你想要員工提高對某件事的危機意識,可以先跟他們說曾發生的案例,提醒危機隨時都會發生。
同理,如果你激勵或安撫員工,也能跟他們說說曾經發生或類似情況,聽到最後有好的結果,
他們也會更有信心。